烈日炎炎,热情似火,踏着新课程改革的热浪,为了推动我市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建设与实施,提升对新教材的把握和使用工作,在省市教研部门的组织领导下,我校积极组织高二年级政治教师从7月16日—18日以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参加全省培训活动。
PART01.
一、主题讲座 以研促教
培训中,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中小学思想政治教材研究基地特聘兼职研究员刘媛老师带来了《选择性必修一、二教学内容分析与实施建议》的精彩讲座,从把握必修教材与选必教材的内容联系、认识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加强理论学习、汲取优质资源等方面,以新课标和新教材为蓝本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层层递进的为老师们带来一场接地气的“及时雨”,细致、有针对性的从教学视角,对选必教材的编写逻辑、内容和重难点等方面进行指导培训,指出实施建议和教学提示。同时,结合具体的新高考不同考题类型进行关于教学教材如何处理的培训,让教学实践走进培训,让经验深入理论,也让老师们更有参照和抓手。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研制组核心成员、教育部思想政治高中课标修订组核心成员陈友芳教授强调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以及课堂教学操作性转化的重要性,他指出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考察学生的综合性品质具有内隐性,核心素养评价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即通过学业质量标准使核心素养外显以及使知识与核心素养表现之间搭桥,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三大操作性素养”“双层多维细目表”等关键概念。陈教授以详实的高考真题分析为依托,论证说明了当前高考命题的共识是着重考查关键核心知识,提出了一系列科学、有效、务实、可行的具体教学实践操作路径和方法。本次讲座问题意识明确、切口巧妙具体,对于我校政治学科对话学术前沿、追踪教学动态、建设优质课程、凝心聚力育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来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编审宋景堂老师作了题为《催生思维之花》的专题讲座。宋老师从哲学的观点出发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结合当今国内、国际教育发展形势从四个方面给大家介绍了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深刻背景,强调“思维之花”的重要性。他指出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学会改变;注重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把传授知识与陶冶情操、提高觉悟有机结合。
福建省教研室政治教研员、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刘文川老师专门对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教材的结构和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解读,阐释了怎样使用教材的具体思路并提供了详实的教学建议。刘老师围绕“教材结构与使用策略”“教学难点与突破方法”两个模块展开指导,分析了选必三的教材内容结构、模块教材特点、教材创新运用、难点分析、教学策略和方法归纳,整堂讲座给老师提供了易学实用的教学技巧和方法,启迪了老师们讲解的思路和智慧。
PART02.
二、总结交流 提质增效
高二年级思政课教师均全程认真学习、仔细记录,为即将到来的课程教学储足电量,做好准备。
在过去的一年,高中政治教学内容大幅度增加,教学评价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一年来我们在教学中遇到很多困惑。通过这三天各位专家对教材分析及实施建议的讲解,让我们豁然开朗,三新促改革,改革促发展,我们以后必须更新课堂理念、改进教学方式,真正让课堂提质增效。
——钟明礼老师
新高考、新教材,新课堂改革实施已经有了一年的教学实践,在这一年以来对新课堂有了一定的理解和修正,同时对于新教材内容的精准组织实施还存在把握不准,课程标准落实达成的一些困惑,今天通过刘媛老师对于新教材选择性必修教材的内容分析及实施建议的讲座学习,对该教材具体实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新的教学开展起了个好头,在接下来的学习和教学实践中,要更深入地学习研究课标,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创设切合实际的教学情境,分清楚教学重点及目标,开展活动型实践型课堂,改进和优化课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及社会参与能力强教会学生学会政治学习能力,会用已学的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不同情境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高标准地达成教学目标,推动新高考三新课堂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品质。
——吴兴刚老师
作为刚使用新教材的老师,通过这次的学习,在专家们的引领下回顾了自己一年来的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不断积累经验和反思。新课程新教材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中学政治课程目标具有很强的时代性,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多关注国际热点问题、关注国际政治、经济动向,拓宽学科视野,了解世界最新发展动向。教学策略应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方向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李焱老师
精准实用且细致的培训讲座,使参训教师更新了教育理念,拓宽了教学视野,明确了教学方向,对于新高考、新教材背景下的教学实施也有了扎实的收获。培训虽已结束,但老师们的研究和思考并未停止,今后市七中高二政治备课组将继续在实践中深化理解,将培训内容内化、转化、优化,真正实现借梯登高、精细教学、落实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