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

新闻动态

攀枝花七中2026届高一新生学法指导——历史篇
作者:管理员 时间:2023-09-18 点击率:2194

历史学科学法指导

 亲爱的2026届同学们:

 九年寒窗苦读,三天沙场试剑,披荆斩棘,脱颖而出。首先祝贺你们“升级”,即将迈入高中的校门,开启中学更高阶段的学习;其次祝贺你们以优异的成绩加入攀枝花市七中这个优秀的大家庭,踏上人生的新征程!升入高中,意味着你们将学习更多的知识,挑战更大的困难,面对更广阔的人生。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在这里 你会学到?

开学之初,你会拿到崭新的统编高中历史课本《中外历史纲要》。这本教材由教育部组织编写,国内一流的历史学家担任主编。他们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海鹏研究员和首都师范大学徐蓝教授。大家手笔,不容错过。


这套教材包含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史,横跨世界五大洲文明演进。学习高中历史,既能博览世界的丰富,也能看见人性的高贵;既能探寻历史的幽微,也能遇见斑斓的社会;既能听到传奇的故事,也能神交有趣的人物。


在这里 你会遇到?

    在这里,你会遇到博学多识的老师,你也会遇到一群志趣相投的小伙伴,你也可以在班级的活动小组里,结下终身挚友。你可以纵情发挥你的才能,参与历史话剧的编写,遇见古代的人物;你可以畅游历史的长河,撰写逻辑严谨的历史论文,遇见深邃的思想;你也可以参加历史辩论,在思想的碰撞中,遇见是非真理。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加深对人的了解,深化对社会的认识,化成对家国的情怀。


在这里 你要准备?

     人类历史是一部人类文明演进史,展示着中国和世界文明进步的优美画卷,从中国三星堆文明的惊艳亮相到希腊民主政治的前世今生,从中国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到埃及法老的金字塔,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文明到机器轰鸣、高速运转的工业文明再到瞬息万变、天涯咫尺的信息文明甚至灵活思维、高效精准的人工智能……同学们,抽点时间,多欣赏一些吧!

推荐阅读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的《历史学是什么》,这是历史学的入门必读书目;上海博物馆馆员张经纬的《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透过文物感受历史;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这是近代中国史研究的开山之作;澳大利亚欧洲史专家约翰·赫斯特的《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超薄的一本小册子,让你快速了解欧洲史……

历史文献: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曼彻斯特的《光荣与梦想》、司马迁的《史记》、黄仁宇《万历十五年》、钱穆的《国史大纲》、张荫麟的《中国史纲》、翦伯赞的《中国史纲要》等。

当然,现在也有很多优秀的历史纪录片可以帮助大家学习历史:《如果国宝会说话》《河西走廊》《历史那些事儿》《大明宫》《大国崛起》《筑梦中国》《复活的军团》《明亡清兴》《中苏外交档案解密》《公司的力量》《货币》《西南联大》、《冲天》、《玄奘之行》、《幼童》、《大国崛起》、《二次大战启示录》、易中天讲《品三国》、王立群讲《读史记》和《读宋史》、蒙曼讲《武则天》等……

如果你喜欢看综艺节目,推荐你看看《国家宝藏》《你好,历史君》《凤凰大视野》《上新了,故宫》《考古公开课》《博物馆之夜》……


在这里 你要明确?

     高中历史和初中历史的不同

一、教材的编排体系不同。

    初中历史教材是按照时间顺序,把同一时期内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放在一起学习,便于记忆和理解,而高中历史在初中历史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整合,按照专题进行编排。这种编排方式每个专题的时间跨度非常大,加大了学习的难度。

二、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加大。

    初中历史侧重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或现象的记述和描述,主要告诉学生“是什么”。高中历史则注重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或现象(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理解,让学生学会分析其原因、作用、影响和意义,重在思辨,强调能力。

三、对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要求提高。

历史学科的基本职能就是进行历史解释,即如何运用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解释历史现象、历史事实、历史结果。而要进行合理的、科学规范的历史解释,就是以基本的史实和概念为媒介,确立起时空观念。高中历史教学对这一能力的要求较之初中有很大的提高。

明白了高中与初中历史学习的不同,在预习包括以后的学习中,要注意做到以下几个转变:

一、历史不是冰冷的过去,历史是鲜活的过程。

在基础知识记忆方面,要变死记硬背式记忆为理解记忆,通过把握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为什么会发生(即背景)?怎么发生的(即过程)?结果怎么样(即影响)?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相关知识进行纵向(即古今)、横向(即中外)联系,逐渐形成知识网络。正确对待和利用教材的大字、小字、图片(图表)、小注及其他信息材料。精读教材之后,结合老师学案将重要知识点以提示词,序号、关键词的形式划在书上,便于以后的复习和巩固。

二、历史学习不是简单机械的知识储备,历史学习是穿越时空的“经世致用”。

在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方面,要变“记忆式历史”为“分析式历史”,高中历史更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要求能够结合题目提供的情境材料和设问要求,去理解、分析、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甚至能够独立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

三、视通古今中外,立体多维认知。

学习历史,要注意理出线索。既应按时间顺序(古代、近代、现代),比如古代、近代、现代中国政治制度发展史,也应按空间顺序(同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比如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进行横纵的知识联系,形成历史网络,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历史全貌。

四、从“是什么”走向“为什么”、“怎么样”。

要变简单地感知历史、初步认识历史的发展为能够运用正确的史观分析历史。如能用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深入分析历史事件、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影响,逐渐形成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习惯等。对于历史问题的解读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材的观点也只是一家之言,所以我们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作出独立的判断,敢于对任何传统的观点提出质疑,只有这样才能有新的收获。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不但去探索新的知识发现新的问题,才会体验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同时也在不但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在历史课堂上,老师会设计很多合作探究的问题,鼓励同学们质疑、思考,带着同学们领略历史的内涵。

五、以学科素养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在牢固掌握主干知识的基础上,逐渐培养起时空观念(即把问题放在特定时空进行分析和解决)、史料实证(即对史料有效辨析,并用可信史料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和方法)、历史解释(即客观理性地分析历史事件或现象)、唯物主义(即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生产关系等方法分析历史)、家国情怀(即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等的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感等)等五大核心素养,提升历史整体素养 。希望在汲取历史学科的营养中,同学们能更好地成长!

六、认真听讲,当堂消化。

上课认真听讲是关键。历史学习并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解决问题的。历史更需要的还是理解。听老师讲课是获取知识的最佳捷径,老师传授的是经过历史验证的真理;是老师长期学习和教学实践的精华。老师讲课时会重点知识重点讲解,抓住老师反复强调、重点的部分,就成功了一半。

高中学习生活就像一叶小舟在山间溪流中前进,沿途有美丽的风景,也有骇人的风浪,会遇到蜿蜒曲折的道路,也会被风浪打翻了船桨,但只要不妥协、不放弃,相信老师,紧跟老师,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三年后,蓦然回首才发现,轻舟已过万重山。高中新生活,越学越快乐,翻动书本方知人生大精彩,挥动笔墨才明未来大舞台,祝进入高中的新生畅游知识的海洋,勇攀学问的高山,做象牙塔里成功的猛士!历史组教师也祝愿全体高一新生有个美好的未来。

暑假作业: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并完成《初高中衔接教材(政史地)》中的历史部分,完成对应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