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对于教师而言,更是专业成长的重要基石。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广大青年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营造全社会积极主动参与的浓厚氛围,促进青年教师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4月29日,市七中第三教学部开展了一场精彩纷呈的青年教师读书分享会。
胡琳苓老师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分享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的读书感悟。胡老师从书中看到了心理咨询的倾听、共情和沟通等环节,也看到了一个标准的心理咨询流程的模板。她深入思考了自我认知的局限性,以及童年经历对自我状态的塑造。胡老师还将书中感悟结合到教学实际中,提出要重视学生的情绪健康,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鼓励学生探索个人成长的路径,加强家校合作并关注学生的成长环境。
“实验不是理论的附属品,而是点燃科学思维的火种。”于兰老师结合中考实验监考经历,分享了《中小学实验教学指导与创新案例》的阅读感悟。于老师阐述了中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如用“背实验”代替“做实验”,学生虽能熟练写出实验步骤和数据,但实际操作却很生疏,缺乏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于老师指出,实验课承载着从知识传递到思维建构再到切身感知的重要价值,要求教师平衡好理论与实践、安全与实践的难题。于老师认为应当重构实验设计,优化教学流程,打造“做中学”的课堂,构建多元评价体系,逐步实现从重结果到重过程的转变。
奉馨雨老师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分享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她认为书中提到的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观点与政治学科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对于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当采取分层教学或个性化指导等方式满足其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可以推荐学生多去阅读学科相关的书籍、报刊和文章,并在课堂中组织一些阅读和讨论活动。
本次读书分享会不仅搭建起思想碰撞的平台,更取得了超出预期的丰硕成果。书籍作为教育者成长的基石,既是提升专业素养的阶梯,也是获取前沿教育理念、沉淀育人智慧的宝贵源泉。以书为翼,我们定能在教育征程中开拓更广阔的视野,持续提升育人水平,在三尺讲台上展现教育者的卓越风采,为培育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