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第七高级中学校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动态排查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心理健康状况,针对性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市七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在全市推广,同时也登上了省教育厅的简报,获得省教育厅的肯定和重视。
01建立“一查两访”常规心理健康测评机制
一是开展心理健康排查。每年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排查,为每名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建档率100%,并动态更新数据。对424名预警学生开展第二轮心理健康筛查,筛选假预警学生109人。
二是组织心理健康访谈。对第二轮筛查中仍然预警的315名学生进行第三轮心理访谈,根据访谈结果,筛选出高风险预警学生45人,占总筛查人数的0.89%;中风险预警学生103人,占总筛查人数的2.05%;低风险预警学生167人,占总筛查人数的3.32%。
三是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根据学生预警等级,有针对性地与家长、班主任沟通,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对学生关注,建立心理健康风险档案。
02建立“一研三调一访”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机制
一是加强心理教研。学生返校前后,心理健康教研组开展心理健康教研活动,集中研讨调研主题,设计调研问卷,做好开学心理健康调研准备。
二是组织学生问卷调查。返校前,对学生开展线上心理问卷调查,收集有效问卷5032份,覆盖率96.84%。通过问卷了解学生假期学习、生活、心理以及亲子关系等情况,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三是组织家长问卷调查。收集5146份家长问卷调查,从家长层面了解学生假期心理健康状况、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反常行为等,进而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可能存在严重心理问题、预警等级较高的进行家长回访,并实时关注动态心理变化;对个别有需要的学生及时转介。
四是组织班主任问卷调查。从班主任角度了解学生心理问题、家长反映孩子心理问题、学生开学因心理问题未返校、激烈家庭矛盾或亲子冲突的学生等,筛选出班级中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根据心理问题严重程度选择性回访,对有必要的进行面对面访谈,情况严重的及时转介。
五是组织筛查回访。根据三级问卷调查结果,筛查心理问题高风险学生33人,与家长和班主任进行针对性沟通,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对学生关注,建立三级心理健康档案。
03建立全员心理健康排查机制
一是学生排查。重大时间节点编制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假期情况、作业完成、情绪状态等,发现心理问题。
二是家长排查。重大时间节点编制家长调查问卷,包括孩子假期状态、情绪波动、反常言行、亲子冲突等,从家长角度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三是班主任排查。重大时间节点编制班主任调查问卷,包括是否有学生因心理问题未返校、是否有家长反映自己孩子有心理问题、是否有学生反映自己存在心理问题、是否有学生存在反常言行、是否有长期存在亲子冲突的学生等,切实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四是心理教师排查。心理教师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筛选出可能存在异常行为或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对学生家长及班主任进行回访,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有必要的学生进行面对面回访,回访过程中视情对学生进行评级,并根据预警级别采取相应措施。
五是其他排查。开学后,从学生心理委员、寝室长、生活老师等层面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有反馈异常言行或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视情进行调查回访;对有必要的与家长、班主任沟通,并对学生采取面对面访谈,视情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