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应对新教材、新课标、新高考模式,推动我校化学学科高质量发展,4月8日上午我校在花城校区举行了化学组校本教研,初高中32名教师参加了此次教研活动。
首先,全组教师探讨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分别听取了高二年级彭国娟老师的公开课《乙醛的性质》、李佳颖老师的公开课《苯酚的性质》。两位老师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将生活情境引入课堂,结合学科特色,以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并以小组形式完成实验,从而探究有机物的性质与结构特点,既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也提高了学生的化学素养。
参会教师认真听课并给予高度评价。张潇云老师评价“两位教师用身边的化学物质引入,密切联系实际;环节设计好,理论分析透彻”。高从俊老师评价“关注新课标,设计出彩;情境导入贴近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随后,化学大组长高从俊老师围绕“高质量的教研促进高质量的教学”做了主题发言。高老师强调:我校各组的校本教研每月要确定主题,每周固定时间、地点,确定内容、中心发言人,做好记录和总结;任课教师要写好教案、教研计划和总结;各组要有计划、精心选择设计复习题,形成系统的校本资源。
最后,化学组四个课题相互交流,科研促教、科研兴师。张潇云老师介绍了课题《以元素周期表为主线的高中化学复习体系构建》的基本情况,牟朝胜老师介绍了课题《高中化学教学中利用地方资源实施环境教育实践研究》的核心概念、实施环境教育的意义、实施环境教育的途径,赵英曲老师简述了课题《基于微课的化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以有机化学教学为例》的开展情况和成果,王超军老师介绍了课题《云课堂与传统课堂在化学教学中的融合研究》进度及后期工作。科研经验丰富的张潇云老师指出:搞课题要多收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课题的灵感就可能来自于这些问题。
“谋于当下,成于未来”,化学组教师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致力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落实,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能力,为我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