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七中

校庆专题

校友来信‖张沁笛:你对我的好,我都知道
作者:管理员 时间:2022-03-09 点击率:1738

在木里,每当我走进班级,跨上讲台,清清嗓子喊“上课”后,有个孩子雄浑有力的喊一声“起立”,孩子们刷地站起,齐声问好。

在这群高高低低的学生当中,有个小小黑黑的,头发总是向上翘起的男孩,我叫他小扎西,是班上出了名的背书困难户。起立时,他总是努力地扭动着身子,操着蹩脚的普通话,卖力地喊道:老师好——”虽然他的歇斯底里偶尔会遭到我的制止,但语言背后的天真和纯粹,让我感动。

其实,小时候,我不喜欢老师。

一到寒暑假,我就无比悲伤,别的小朋友可以在家里偷偷看电视、玩游戏。可我当老师的妈妈却跟我一起放假。于是,我有做不完的习题、念不完的单词。因为不喜欢妈妈的约束,所以我顺带着讨厌老师这个职业。

长达五年的青春叛逆期,我凭着一点小聪明,打着成绩还不错的幌子和老师斗智斗勇。英语课,我偷偷地躲在角落里吃东西;语文课,把郭敬明的小说翻出来读了一遍又一遍;数学老师被我气得跳脚,大骂“有张沁笛在教室的一天,就别指望我来给你们上课”。

那会儿,不想听课时,最常做的事就是做梦,做关于未来的梦。不如去当个律师吧,我能言善辩,在庭审现场定把对方驳得个哑口无言。要不,做点小生意吧,从小懂得以物易物的我,还不得挣个盆满钵满。实在不行,拉沙子、和水泥,在工地上当个包工头,也还是小有成就……总之,我少年时关于未来的种种期许都与老师这个职业毫无关系。

然而,成长真是漫长又神奇,它总在你沾沾自喜之时给你一记重击。我对未来的所有美好幻想都伴随着高考失利而破碎一地。悄悄拾起曾经的自负与叛逆,选择重头再来需要很大的勇气。

在我最落魄的时候,我遇到了他,我高三的数学老师兼班主任--张栋成老师。

学校成立复读班,把高三励志班拆分为高三(3)班和高三(13)班,复读生被安插到这两个励志班里。张老师接了我们班,高三(13)班。他个子不高,身材微胖,面容和善,虽然长相不是很出众,但说话既温柔又好听。上课喜欢端着一杯水,讲到精彩之处一饮而尽,举手投足间尽显潇洒和才气。

一次数学课,讲到立体几何。那节课是怎么上的已经完全没有了印象。只记得他在课程快结束的时候,鼓励我们多角度分析。张老师满怀期待地站在讲台上,满面春风,听着一个又一个的同学走到讲台上谈自己的想法,微笑点头,示意坐下。

偶有学生卡壳,张老师不急也不躁,而是耐心地提醒鼓励。就在那天的课堂上,在励志班里一向胆小怯懦的我居然也举起了手,现场做出一条辅助线,第一次在数学课上收获了掌声。那堂数学课,我至今记得。我想,恐怕永远也不会忘。

那天晚自习,张老师叫我到办公室。望着我80多分的卷子,我很害怕,害怕到木讷地站在原地,等着张老师的教育和批评。数落我基础不好?批评我不够认真?请家长?……他都没有!他没有呵斥也没有说教,而是儒雅安静地坐在办公桌前,示意我坐下,用真诚的微笑缓解了我的紧张。他抚着卷子说:“张沁笛,你是个聪明的孩子,继续努力,你的数学能上120分!”“120”,说真的,我当时想都不敢想!高中两年,我基本上没有完整听过一节数学课,数学基础薄弱到“△=b^2-4ac”这类基础公式都要靠小抄才能勉强记住。

我摇摇头,捏着衣角扭捏地说:“恐怕…不行…”。

“不许说不行!”,还是那样和善的笑,“学习就像爬山,要时刻给自己吹冲锋号!”张老师鼓起腮,昂起头,举起双手做出吹喇叭的动作说“滴滴答…滴滴答…你要努力向上攀登才行啊!”

霎时间,泪水模糊双眼。

从此,这颗数学考到“120”分的种子慢慢地在心理生根发芽。多少个深夜刷题的夜晚,每当想到张老师“滴滴答…滴滴答…”的号声,十七岁的我心里总是美滋滋的,渐渐地就信以为真,就充满自信,就很期待考到“120”的那一天。虽然我们都知道,我不一定能考上,但对于一个走过弯路、自卑胆怯的孩子来说,对生活充满希望,让她每天过得开心充实,是多么的难得和珍贵!

记得一次下午放学,我因为历史背诵不合格被老师留下,趴在教室外的窗台上订正。订正之余,我瞥见了张老师和几位在食堂吃完饭的同事们走过来了。张老师和同事们谈笑风生,走着走着,故意放慢了脚步,侧到我身边,轻轻地敲着我的头说:“张沁笛啊,你看你!……”只言片语,欲言又止,但那时的我,好像已经完全明白了老师的心思。批评中有提醒,更有鼓励和信任。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教室门口的红砖墙,一排站着订正作业的孩子,傍晚的夕阳,院墙外挺拔翠绿的树木,满怀笑意的张老师,勾勒出青葱时光里所有的美好和温情。

高考时,我肾结石复发,疼痛难忍,吃着止痛片参加高考。高考的数学成绩却考到140+的高分。向他汇报成绩的时候,张老师眉眼弯弯地说:“张沁笛,不错嘛!”

张栋成老师只教了我一年,但他给我描绘了所有的关于老师的美好。

高考志愿上,我填了师范学校。毕业工作,当我遇着瓶颈,为着工作灰心丧气时,眼前总浮现出那夜谈话的场景,耳畔想起“滴滴答…滴滴答…”的号角。

去年秋天,去南通培训的候机室里,我终于又见到了他,还是那样圆圆的身材,还是那样满含笑意的脸。我高兴地走上前去,大声的喊了声:“老师好!”

毕业十多年了,我怀念张老师,也想成为那样的张老师。

木里的学生学习基础不好,作业经常让我气个半死,但他们热情淳朴,总带给我很多感动。查寝时,他们总是热情地邀请我进去坐坐;下课后,几个孩子站在讲台上争抢我的布袋子,最后用猜拳的方式赢得了帮我把包放回办公室的机会;中秋节的假期值班,他递给我一个石榴说为了缓解我的相思之苦;今天上完《背影》,平时不爱说话的孩子跑来告诉我:“张老师,你的课让我好感动,我想给爸爸打个电话。”晚自习前,几个孩子为了换一张心愿卡,在教室里捂着耳朵翻着白眼背课文。

这些画面多么熟悉啊!拼命想在老师面前证明自己,吸引老师注意的他们,像极了曾经躲在教室角落里的我。

“张老师,你说…我这次能拿一张心愿卡吗?”看着班上同学都有心愿卡,小扎西忍不住凑过来问。

“能啊!”

 “加油!滴滴答…滴滴答…张老师给你吹着冲锋号!”我看着他,鼓起腮,昂起头,学着张栋成老师举起双手做出吹喇叭的样子。

这简单的对话,下意识的动作,让那些年青春的回忆,青葱的往事被神奇的瞬间勾起……

我期待,多年之后,在城市的街头,晚会的现场,嘈杂的菜市或者是郊外的河边,不经意间,有个熟悉的陌生人走到我面前,对我真诚的说一声:“老师好。”

因为,你对我的好,我都知道。